文/姜雅馨
炎熱的夏天即將到來,你也害怕被蚊蟲叮得滿頭包嗎?從《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》輿情分析系統來看近一年「蚊子」熱門關鍵字可以發現,網友除了夏天到戶外害怕被蚊蟲叮咬,體溫較高的孕婦、小孩,或是身體味道較重的人也是防蚊重點對象,許多人更是瘋傳體質也是改變蚊子吸引力的原因,從《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》輿情分析系統就能發現,光是去(2022)年夏天討論酸性體質、愛吃肉和容易被蚊子叮咬的網路聲量就高達2,545筆。
食藥署近日針對網路流傳「吃肉會讓身體變酸性體質」出面闢謠,並提出6個容易被蚊子叮的原因,想要和蚊蟲說掰掰,那就趕快跟著《DailyView網路溫度計》小編一起來看看吧!
愛吃肉容易被蚊子叮嗎?食藥署解惑:6種人才會
食藥署前(11)日在臉書「藥博士 正藥說」粉絲專頁分享網路上瘋傳「愛吃肉容易被蚊子叮」、「吃肉會讓身體變酸性體質,因此容易被蚊子叮」等謠言,出面闢謠「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」。
食藥署進一步解釋,蚊子主要是靠化學及物理方式尋找宿主,像是視覺、嗅覺、溫度、濕度等,如果你很喜歡穿深色衣服、噴香水、O型血型、體溫高、二氧化碳高、體味重,就比較容易被蚊子叮咬。
血液PH值會隨飲食改變嗎?4種血型哪些人最不容易被叮?
根據《健康遠見》報導,只要人體腎臟和肺臟功能正常,血液PH值就會永遠恆定在7.35至7.45,飲食並不會改變人體酸鹼值恆定,另從《醫學昆蟲學雜誌(Journal of Medical Entomology)》以4種血型吸引蚊子的程度做實驗,發現O型血最受白線斑蚊青睞,其次是B型與AB型,A型則比較不容易被蚊子叮,不過詳細原因仍不明確。
夏天防蚊該怎麼做?食藥署提醒「2重點」才是不二法門
食藥署表示,另有一篇研究指出,人體皮膚表面擁有豐富的「游離脂肪酸」,脂肪酸在細菌代謝下會產生不同氣味的羧酸,羧酸豐富度與蚊子吸引力有所關聯,相對於不容易被叮的人而言,他們可能會釋放某些化合物降低蚊子飛行活動或是吸引力,成為天然防蚊液;此外,人類感染瘧疾可能也會改變人體身上的氣味分子,增加人類對蚊子的吸引力,加速瘧疾傳播。
若是要避免蚊蟲叮咬,食藥署最後也建議民眾可定時噴防蚊液、穿著長袖長褲,才是夏天防蚊的不二法門。